含拼音shu的成语

  • 案兵束甲

    àn bīng shù jiǎ

    成语意思: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布帛菽粟

    bù bó shū sù

    成语意思: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史 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辨菽粟

    bù biàn shū sù

    成语意思: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贬义成语动宾式成语近代成语
  • 不辨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意思: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辩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意思: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差累黍

    bù chā lěi shǔ

    成语意思: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
  • 闭户读书

    bì hù dú shū

    成语意思: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成语出处:《隋书 卢思道传》:“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才子。”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连动式成语古代成语
  • 波骇云属

    bō hài yún zhǔ

    成语意思:犹波属云委。比喻连续不断,层见迭出。

    成语出处:《北齐书 文苑传序》:“至夫游夏以文词擅美,颜回则庶几将圣,屈宋所以后尘,卿云未能辍简。于是辞人才子,波骇云属。”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可胜书

    bù kě shēng shū

    成语意思:胜:尽;书:书写,记载。不是用文字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成语出处: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可饶恕

    bù kě ráo shù

    成语意思:饶恕:原谅过错、冒犯或失礼之处。指不能原谅

    成语出处:王朔《我是“狼”》:“特别是那时,这种发现都会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背叛。”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当代成语
  • 不刊之书

    bù kān zhī shū

    成语意思: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成语出处: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闭门读书

    bì mén dú shū

    成语意思: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连动式成语古代成语
  • 百密一疏

    bǎi mì yī shū

    成语意思: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成语出处: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近代成语
  • 白面书郎

    bái miàn shū láng

    成语意思: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白面书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成语意思: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成语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半生不熟

    bàn shēng bù shú

    成语意思: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成语出处: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近代成语
  • 半生半熟

    bàn shēng bàn shú

    成语意思: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成语出处: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百身何赎

    bǎi shēn hé shú

    成语意思:身:指生命;何:怎能;赎:抵换。意思是自己就有一百条命也抵换不回来。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复句式成语古代成语
  • 拔树撼山

    bá shù hàn shān

    成语意思: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百身莫赎

    bǎi shēn mò shú

    成语意思: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复句式成语古代成语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