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①形容赤身裸体。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无牵挂。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愿禅师》:“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成语意思: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成语意思: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成语意思:残:剩余;断:断绝;魂:魂魄。比喻即将死亡的生命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献发》:“奴身止鬖鬖发数根,这便是我的残丝断魂。”
成语意思: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成语意思:传闲话,说是非
成语出处: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成语意思:察:考查;访:探查。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饶这样,天天还是察三访四。自己再不看破些,且养身子。”
成语意思: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成语意思:谓效死捐生。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成语意思:形容多次重复。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二:“本朝建官重三叠四,多少劳扰!此须大有为后痛更革之。”又卷一百一十八:“经书中所言只是一个道理,都重三叠四说在理,只是许多头面出来。”
成语意思:澄:清澈;寂:安静;虑:思考。专心思索,冷静考虑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乾晖常于郊居其禽鸟,每澄思寂虑,玩心其间,偶得意即命笔。”
成语意思: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成语意思:深思远虑。
成语出处: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然而澄思渺虑,顺事婉陈,虽处危急烦扰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成语意思:比喻多而细密
成语出处: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经师书》:“苟于孝道有阙,则虽分析经义如蚕丝牛毛,徒召辱耳。”
成语意思:静静地深思。
成语出处:魏巍《路标》:“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
成语意思: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成语出处:茅盾《虹》:“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成语意思: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成语出处: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之神,感天动地。”
成语意思:自由地联想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妄:胡乱,虚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门心思想着无法实现的事情
成语出处:洪深《飞将军》:“我不免痴思妄想——假如有一天我能当面碰见,亲眼看见这些立功的勇敢的空军战士,那该是多么大的满足和兴奋呢!”
成语意思:思:考虑。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指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