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达士:达观的人;拔俗:不同凡俗。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成语意思: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成语出处:《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兼容。”
成语意思:《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成语出处:《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成语意思:见“鼎折覆餗”。
成语出处:参见“鼎折覆餗”。
成语意思:见“遁世离俗”。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成语意思: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成语出处: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成语意思: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成语出处:《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成语意思:见“遁世无闷”。
成语出处: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成语意思: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
成语出处:汉 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成语意思: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成语出处: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成语意思: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成语出处: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政》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成语意思: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成语出处: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成语意思: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成语意思: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上南陵坡》诗:“风餐水宿六十里,蛇退猿啼八百盘。”
成语意思:在风中吃饭,在雨地里睡觉。形容行旅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风餐雨宿,走了二十八个日头,正月十四日,进了顺城门,在河漕边一个小庵内住了,安顿了行李。”
成语意思: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
成语意思:泛指平庸的人。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
成语意思:贩夫:指贩卖货物的小商人。泛指商贩等下层平民。
成语出处:明 顾大典《青衫记 茶客娶兴》:“况且刘员外是个为客的人,贩夫俗子,教我怎生伴着他。”
成语意思:宿:夜。夫妻之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形容夫妻间的恩怨容易化解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
成语意思:同“愤世嫉俗”。
成语出处:《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