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成语出处:巴金《和读者谈》:“可是封建旧家庭的环境戕害了他的生机,他只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情。”
成语意思:犹损人利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掂斤播两,何等肚肠。”
成语意思: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成语意思:犹损人利己。
成语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成语意思: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成语出处:《周易·益》:“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成语意思:孙仲谋:三国时吴主孙权。形容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生子当如孙仲谋。”
成语意思:形容极为谦虚。
成语出处:《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成语意思: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51回:“是夜心印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孙。”
成语意思: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
成语意思:泛指皇亲国戚。同“王公贵戚”。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 好事近 游春》:“觑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谩把金尊倒,有时节沉醉花前,把金丸坠落飞鸟。”
成语意思:消:耗费;损:减;白日:时光。耗费时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坐食嘉谷,消损白日。”
成语意思:虚: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清·李沂《秋星阁诗话·劝虚心》:“盖虚受益,满招损。心虚而后学进,学愈进,心愈虚,虚心者为学之门,亦为学之验也。”
成语意思: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成语意思: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辨物》:“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
成语意思: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成语出处:元 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成语意思:同“含饴弄孙”。
成语出处:清·龚玉晨《紫姬小传》:“饴含抱孙,亦止孝先一人。”
成语意思:诒:通“贻”,遗留;厥:其;孙:通“逊”,安顺。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成语意思: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成语出处:《尚书 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成语意思: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成语意思:同“饔飧不继”。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今既饔飧不济,我这里有白银十两,暂且拿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