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喻微小的武力。
成语出处:宋·苏轼《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
成语意思:比喻微小的武力。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成语意思: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乘热打铁,把话都说净。”
成语意思:趁铁烧红的时候锤打它;比喻不失时机抓紧去做。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34章:“是的,我们要趁热打铁,一举攻破南阳。”
成语意思: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成语意思: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成语意思: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成语意思: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成语意思:见“点金成铁”。
成语出处:清·朱之瑜《答野传书》之八:“尊作遵命僭笔改窜奉上,仍恐点金作铁,贻笑后人耳。”
成语意思: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成语出处:《后汉书 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成语意思: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成语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成语意思: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成语意思:比喻做事要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22回:“我粗人只望说粗话,有道是打铁趁热。”
成语意思: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成语出处: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成语意思:指让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成语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成语意思:温顺地或谦恭地服从跟随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回:“这几下直打得王贵服服帖帖,只得依他教训。”
成语意思: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成语意思:畏缩恐惧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成语意思: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成语意思: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