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成语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运会;鳌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
成语意思: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成语意思:巴蛇:传说中的大蛇。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成语意思: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成语出处:《史记·仲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成语意思: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成语意思:和:混合。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成语意思: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白长吉自捱进了身子,无一日不来掇臀捧屁。”
成语意思: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成语出处:《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成语意思: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
成语意思: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处。
成语出处:《宋书 索虏传》:“首尾逼畏,蜂屯蚁聚,假息旦夕,岂复能超蹈长河,以当堂堂之阵哉。”
成语意思: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成语出处:宋 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札子》:“犬戎之众,蜂屯蚁附,渡壕临城,梯长如云,箭落如雨。”
成语意思: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成语出处: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
成语意思: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
成语意思: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成语出处:清 昭梿《啸亭杂录 缅甸归诚本末》:“帆樯衔接,倏然蜂拥蚁屯者数千人。”
成语意思:见“负重含污”。
成语出处: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成语意思: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成语意思:同“孤雏腐鼠”。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春秋论二》:“成济,奴隶小人,昭视之,孤豚腐鼠耳。”
成语意思: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
成语出处: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成语意思: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