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成语意思:犹言闭口不言。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
成语意思: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成语意思: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成语意思: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
成语意思: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成语出处: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成语意思:犹气吞山河。
成语出处: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成语意思: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成语出处: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成语意思: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成语意思:气:气势;吞:吞掉。形容气魄宏大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成语意思:犹气吞山河。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李太原喘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
成语意思: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成语意思:茹:吃;茹泣:饮泣。形容十分悲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画汉武北伐图上疏》:“北地残氓,东部遗老,莫不茹泣吞悲,倾耳戴目,翘心仁政,延首王风。”
成语意思: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成语出处:隋·薛道衡《老氏碑》:“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铜陵、玉垒之区,狼顾鸱跱。”
成语意思:生:原封不动。形容粗暴地抢夺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16章:“原先本打算田三厅直接办理的,梁寒操生吞活夺的抢夫,乃超和鹿地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
成语意思: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成语出处:唐 刘肃《大唐新语 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成语意思:吞:咽下。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成语出处: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
成语意思: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成语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成语意思: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成语出处:《南史 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