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成语意思: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成语意思: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成语意思:瓦缶: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或贤才和庸才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
成语意思:犹井蛙。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成语意思:比喻愚昧寡闻。
成语出处:语出《晋书 惠帝记》:晋惠帝昏庸愚昧,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成语意思: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序》:“信神与之而不能测神之所以付,信术通之而不能知术之所以泄哉!余闻乎蛙醯鸡哉之不若也。”
成语意思:像井底青蛙的见解。比喻偏狭的见识。
成语出处:《弘明集 明佛论》:“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浅,而奕秋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妾抑大猷。”
成语意思: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成语出处:《战国策·越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
成语意思: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成语意思:犹言抠心挖肚。
成语出处:陈天华《轰天雷》第八回:“你想吾朝自入关以来,抠心挖血,费了无数经营布置,方将汉人压服。”
成语意思:抠:挖。把心胆都挖出来。形容待人诚心诚意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罪过!罪过!照这种抠心挖胆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成语意思:把心肚挖出来。形容费心思索。
成语出处:清 张春帆《宦海》第11回:“大家都听着木小端的话儿,一个个抠心挖肚的想了许多法儿。”
成语意思:釜:锅。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声势烜赫。
成语出处:《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成语意思:比喻没有用的言词。
成语出处:《庄子·骈拇》:“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词非乎?而杨墨是已。”
成语意思:小泥车,小瓦狗。比喻无用或无价值的物品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
成语意思: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成语意思:瓦:古代妇女纺织用的纺砖;弄瓦:古人把纺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祝贺人家生女孩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成语意思:怒蛙:鼓足气的青蛙;式:通“轼”,车上伏手板。向鼓足气的青蛙致敬。比喻敬重勇士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
成语意思:宁:宁愿;毋:不要。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郭沫若《断断集·不灭的光辉》:“这种精神,这死不妥协宁玉碎,毋瓦全的精神,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继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