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阿:名词的前缀。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成语出处:唐 赵璘《因话录》卷一:“郭暖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尚父拘暖,自诣朝童结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成语意思:阿:助词,用在称呼的前头;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公公婆婆
成语出处:唐 赵璘《因话录》第一卷:“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成语意思: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成语意思: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成语意思:本是一种玩具。比喻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可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利害。”
成语意思: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成语出处:《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成语意思: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成语意思:形容动员众多的人一哄而起去作一件事,实际效果并不好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诗集》:“夜眠朝走不觉老,饭囊酒瓮奚足云。”宋·陆游《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成语意思: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翁,何由识其真哉!”
成语意思: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读《骚》之文,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为戛釜撞瓮耳。”
成语意思:犹言酒囊饭袋。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弹祢》:“荀彧犹强可与语,过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无人气,皆酒瓮饭囊耳。”
成语意思: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成语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瓮沃焦釜也。”
成语意思: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成语出处: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成语意思: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成语意思:瀽:倒。盆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等液体急速下泻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如今下盆倾瓮瀽的大雨,可也不怕,看有什么人来。”
成语意思:盆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等液体急速下泻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8回:“众人盆倾瓮倒向口中乱灌,都有了半酣光景,定要珍珠串唱曲子。”
成语意思:谓请先受审认罪。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则说老夫请先入瓮。”
成语意思: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成语出处:宋·赵与颜《娱书堂诗话》上卷:“旧传一贫士死,见阴更,为言‘当年生,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
成语意思: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家虽不宽余,也还可以勉强温饱,都因我无端的官兴发作,几乎弄得家破人亡;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