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成语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成语意思: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成语意思: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
成语出处:《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三国 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成语意思: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成语意思: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成语出处:《礼记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成语意思: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成语意思: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没有其他办法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王秃子觉得别无出路,这样又能赚钱,就一口答应下来。”
成语意思: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成语出处:唐 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成语意思:犹言能文能武。
成语出处: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李将军秉文兼武,受命专征。”
成语意思: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沈约《王亮等封侯诏》:“秉文经武,任惟腹心。”
成语意思: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成语意思:各种事务全都兴办
成语出处:《明史·沐英传》:“在滇,百务具举。”
成语意思:居:在,安置;方:方位,地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成语出处:《周易 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成语意思: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琗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成语意思:没有多大区别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别:分出。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成语出处:郭沫若《海涛集 徐家埠》:“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成语意思: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 陆贾《新语 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成语意思: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夜》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
成语意思: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