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成语意思: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成语意思:见“喜新厌旧”。
成语出处:《清史稿·王茂荫传》:“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喜新厌故,人情一概。”
成语意思:见“心细如发”。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于身,还心细于发。”
成语意思:自新:自己改正错误。清洗邪恶的心思,改过自新。比喻彻底悔改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谢花六》:“其党康花七者,家已丰余,欲洗心自新,佯为出探官军,密以告尉。”
成语意思:安:安于,习惯于;常:常规;习:习惯;故:故旧。习惯于成规
成语出处: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七》:“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扰格者乎?”
成语意思: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成语出处:春秋 鲁 孔丘《论语 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成语意思: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成语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归田》:“况当残春初夏之时,正值暗绿稀红之候,顿起愁绪,怎生消闷怀?”
成语意思: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成语意思: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且志士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成语意思:矮子挤在站着的人群里看戏;看不真切;只好随声附和。
成语出处:清 赵翼《论诗》诗:“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成语意思: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成语意思: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成语意思: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成语出处: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成语意思: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7卷:“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成语意思: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成语意思:瞋:通“嗔”,生气。形容欢喜中又带责备
成语出处:《动摇》:“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
成语意思: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蔡季通》:“虚无恍惚,如捕风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无是也。”
成语意思:①比喻带走全部家当。②犹言卷铺盖。比喻被解雇。
成语出处: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本飞机天天来头上转,城里掉了几个蛋;大官们携金带银,小官们拔锅卷席的,都跑光了。”②杨朔《“阅微草堂”的真面目》:“稍微有点不顺心,地主就要拔锅卷席,撵你出去。”
成语意思: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成语出处:《管子 霸形》:“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曰:‘敢问何谓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