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拼音xiang的成语

  • 饱飨老拳

    bǎo xiǎng lào quán

    成语意思:指挨一顿痛打。参见“饱以老拳”。

    成语出处:《歧路灯》第六七回:“[杜氏]怒将起来,几乎要打,这张类村只得学刘寄如饱飨老拳的本领。”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近代成语
  • 背乡离井

    bèi xiāng lí jǐng

    成语意思: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成语出处:见“背井离乡”。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近代成语
  • 班香宋艳

    bān xiāng sòng yàn

    成语意思: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后以之泛称辞赋之美者。

    成语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早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成苏海韩潮。”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近代成语
  • 不相上下

    bù xiāng shàng xià

    成语意思: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成语出处: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相闻问

    bù xiāng wén wèn

    成语意思: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相为谋

    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语意思: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相违背

    bù xiāng wéi bèi

    成语意思:指不会互相不符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和人民愿望不相违背的地位。”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当代成语
  • 不祥之征

    bù xiáng zhī zhēng

    成语意思:征:征兆。指不好的预兆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恒水上流有一国,国王小夫人生肉胎,大夫人妒之,言:‘汝之生,不祥之征。’即盛以木函,掷恒水中。”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拔犀擢象

    bá xī zhuó xiàng

    成语意思: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宋 王详《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鲜如克。”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祥之兆

    bù xiáng zhīzhào

    成语意思: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之征”。

    成语出处: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蚌鹬相持

    bàng yù xiāng chí

    成语意思: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成语出处:《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鬓影衣香

    bìn yǐng yī xiāng

    成语意思:鬓:耳边的头发。形容女人的美丽和香艳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荡出兰挠挂楫,于意云何;传来鬓影衣香,谁能遣此?”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近代成语
  • 白眼相看

    bái yǎn xiāng kàn

    成语意思: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白衣宰相

    bái yī zǎi xiàng

    成语意思: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 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知去向

    bù zhī qù xiàng

    成语意思: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不知其详

    bù zhī qí xiáng

    成语意思: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近代成语
  • 奔走相告

    bēn zǒu xiāng gào

    成语意思: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成语出处: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连动式成语古代成语
  • 敝帚自享

    bì zhǒu zì xiǎng

    成语意思:犹言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成语出处: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书刘文清后》:“唯余事斯,素有微契,而敝帚自享,从无连篇累牍之作。”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近代成语
  • 陈陈相因

    chén chén xiāng yīn

    成语意思:陈:旧;因:沿袭。原指皇家粮仓里;陈粮再加上陈粮;年年堆积。后用以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改进和创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唇齿相须

    chún chǐ xiāng xū

    成语意思:犹唇齿相依。

    成语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