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
成语出处:《新唐书·孙伏伽传》:“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跬,大业以成。”
成语意思: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
成语意思: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成语意思:见“抉目吴门”。
成语出处:傅蓴《次韵和亚子》:“抚头看镜斯何事,抉目悬门事可哀。”
成语意思: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成语出处: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成语意思:指住宅地方狭小。
成语出处:《宋史·李沆传》:“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成语意思:谓被贵人选为妻室。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岂金屋之选,相烦好言达上。”
成语意思:拖了很久,没有决定。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及乎最近曹锟、吴佩孚加兵于东南,则久悬不决之金佛郎案即决定成立。”
成语意思:疥癣:一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大夫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成语意思: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成语出处:《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成语意思:九:多数;旋:旋窝;渊:深渊。旋窝多的深渊。比喻智谋深广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建心乎窈冥之野,藏志乎九旋之渊,虽有明目,孰能窥其情。”
成语意思:疥、癣:轻度的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不碍大局的小毛病、小问题、小障碍。亦作“疥癞之疾”、“疥癞之患”、“疥癣之病”、“癣疥之疾”。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山神庙裴度还带》第二折:“我虽在人闾闾之下,眉睫之间,又不比斗筲之器,疥癣之疾。”
成语意思:见“口若悬河”。
成语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成语意思:见“口若悬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成语意思:打仗得胜后返回。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等把鬼子打走了,你们凯旋归来,我带领乡亲们到十里开外去迎接。”
成语意思:捋:卷起;揎:拳打。卷起袖子,伸出拳头,准备动手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7回:“为人性刚,喜则眉花眼笑,怒则捋臂揎拳,胆大心雄,头高气硬。”
成语意思:轩:古代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比喻滥充官位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成语意思: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成语意思:掳:挽;揎:拳打。把袖子往上一推,露出胳膊,握着拳头。形容准备动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一个个酒囊饭袋成何用,掳袖揎拳号俊杰。”
成语意思:挽起衣袖,露出拳头,形容浪荡
成语出处:元 张鸣善《水仙子 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