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犹言天涯海角。谓僻远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刘基《声声慢·咏愁》词:“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轻衾。”
成语意思:欲:将要;摧:摧毁。浓厚的乌云笼罩城头;象要把整个城压毁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所造成的紧张局面。
成语出处:唐 李贺《歌诗集 卷一 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成语意思: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词。
成语出处:明 宋濂《赠会稽韩伯时序》:“顾余不敏,操无用之学,徒以空文出应时须,画蚓涂鸦,日不暇给。”
成语意思: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小说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成语出处: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成语意思: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成语意思:同“诘曲聱牙”。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且又日鼓舞之以报章,间协助之以书籍,中之文词,虽诘诎聱牙,难于尽晓,顾究亦输入文明之利器也。”
成语意思: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成语出处: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成语意思:佶屈:曲折、不通顺;聱牙:拗口、不上口。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成语意思:同“诘曲聱牙”。
成语出处:清·陈田《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允矣。”
成语意思:见“钩爪锯牙”。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
成语意思:比喻不肯主动地谈问题,挤一点说一点
成语出处:陆文夫《写在之后》:“如果所有的人从生到死都是向嘴巴里挤‘牙膏’,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消化器官的退化。”
成语意思:矜:通“兢”,动。形容狰狞凶猛
成语出处:明·刘基《题群龙图》:“峡外六龙狞以凶,矜牙舞爪趹战攻。”
成语意思: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成语意思:苦海:比喻极困苦的环境。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成语出处:金·长筌子《百宝妆》词:“苦海无涯,生灭甚时彻。”
成语意思: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成语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下卷:“党与既成,则连衡同恶,跨山压海。”
成语意思:多嘴多舌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咱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嗑牙料嘴。”
成语意思:多嘴多舌。
成语出处: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我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
成语意思: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成语意思: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成语意思: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俐齿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