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成语意思:阐;阐明;赜:幽深莫测。阐明和探究深奥精微的道理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吴儒人挽诗》序:“岂史主于纪大而略小,诗主于阐幽探赜,其为教一而其为体则异耶。”
成语意思:指辈分大小,地位高低。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成语意思: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成语意思:说话有条理。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成语意思:绰:宽,缓;暇:空闲。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成语出处:《北史·魏收传》:“我绰有余暇,山立不动。”
成语意思: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辞虚美琐细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辞有枝叶。”孔颖达疏:“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
成语意思:见“黜陟幽明”。
成语出处:《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成语意思: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成语出处:《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成语意思: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成语意思: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成语意思:措置:安排;方:条理。处理事务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女子见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无主,放心随他去。”
成语意思:畴咨:访问、访求。指人才难求的忧虑
成语出处:《尚书 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成语意思:朝:朝廷。指因有权势的人做靠山就能得到重用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恰恰的被一个旁不相干的有心人听见了,倒着实的在那里关切,正暗合了‘朝中有人好做官’那句俗语。”
成语意思:都:都城;鄙:小邑;章:章程。指国都与小城都有章法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成语意思: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成语意思: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成语出处:宋 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成语意思:荡:放浪,游荡;游:行走。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成语意思:偏护奸恶。
成语出处: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成语意思:吊:凭吊;幽:幽境。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