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盆记》:“他怨悠悠香销玉沉,乱纷纷碎滴珠囊逬,我难主凭萧萧两鬓星。”
成语意思:见“香消玉碎”。
成语出处:清·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损,已返方诸。”
成语意思: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成语意思: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成语出处:《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成语意思: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成语出处: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则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
成语意思:犹栩栩如生。
成语出处:刘复《欧洲花园》:“然求其趣味浓郁,摹绘往年事实,栩栩欲活者,殆多不如吾乳母所述之故事。”
成语意思:见“心细如发”。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于身,还心细于发。”
成语意思:典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后以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成语意思:语:言语。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
成语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成语意思: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成语意思: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语出《法华经 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成语意思: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成语意思: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成语意思: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成语意思: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成语意思: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成语出处: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成语意思: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成语出处: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成语意思:比喻一家人争吵。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
成语意思:比喻一家人争吵。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为,无所涉于父母。”
成语意思: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成语出处: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