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成语意思:犹言避世隐居。
成语出处:《后汉书·逸民传·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
成语意思: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成语出处:徐迟《火中的凤凰》:“灰红的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片瓦砾场,断垣残壁。”
成语意思:出面替双方调解纠纷、处理尴尬局面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现在是你出来打圆场,我决不敲他的竹杠,只要他把从前七八年的用度算还了我,另外再找补我几吊银子。”
成语意思: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报仇怨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知敦以厉薄,德以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成语意思: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成语意思: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成语出处:宋 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
成语意思:见“打鸭惊鸳鸯”。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成语意思: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成语出处:《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成语意思:但:仅,只。就愿意这样
成语出处: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成语意思:蛩:蟋蟀;凄:悲伤。比喻哀怨凄凉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清·孙麟趾《金缕曲·定庵将归托寄家书赋此送别》词:“蝶怨蛩凄书不尽,只封将泪点教君寄。”
成语意思:深:指由内到外的距离大。房屋众多,庭院深广。多指富贵人家的住宅
成语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大院深宅,闲杂人赶离门外。”
成语意思: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成语意思:谓任意指责别人。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成语意思: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成语意思: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成语意思: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成语意思: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成语意思: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
成语出处:《国语·吴语》:“今君掩王东海,以淫名闻于天下,君有短垣而自逾之。”
成语意思: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成语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