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犹恩重如山。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成语意思:拊:拍击;髀:大腿。拍打着大腿,像雀儿欢跳一样。形容非常欣喜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
成语意思: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成语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成语意思: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成语出处:明·苏濬《鸡鸣偶记》:“风光月霁,是吾心太虚真境;鸟语花阴,是吾心无尽生意。”
成语意思: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成语意思:象野鸭那样快跑,象鸟雀那样跳跃。形容十分欢欣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 卢照邻《穷鱼赋》:“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
成语意思:比喻男女恋爱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成语意思: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成语意思: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亦作“风情月意”。
成语出处:明·高濂《玉簪记·合庆》:“京兆府当年指腹,女贞观重会玉簪。慢写出风情月思,画堂前侑酒承欢。”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记当年与那人初见,只指望邮亭一夜姻缘,谁想他风情月思深留恋,安甜静,乐幽闲。”
成语意思:指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成语意思: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成语出处:明 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成语意思:风凉爽,月明亮。
成语出处: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成语意思: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成语意思: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采桑子》词:“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成语意思:非:不论;月:月夜。不论白昼或黑夜。形容不分昼夜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赋篇》:“非日非月,为天下明。”
成语意思: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成语出处: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成语意思: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岳:高大的山。形容福气像山一样高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5卷:“若帝王求道,寿齐三光,千变万化,坐民立亡;福如山岳,为人重爱,修道之者,白日升天。”
成语意思:负:背负;戴:头顶。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
成语出处:《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成语意思: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回观看的,何止挨山塞海,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然若并蒂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