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成语意思: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成语意思:鞭:马鞭子;及:够得上。马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成语出处: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成语意思:指路途遥远。
成语出处: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成语意思: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成语出处:唐 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成语意思: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成语意思: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鸣凤记 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成语意思: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成语意思:秉:执持;旄:古代军旗;钺:掌权的兵器。比喻掌握军事大权
成语出处:《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成语意思: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成语出处:茅盾《手的故事》:“黄二姐虽则已过中年,却还是个八面张罗人人喜欢的角色。”
成语意思:刃:指有铎刃的兵器;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拔出刀,张开弓。形容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成语意思: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成语意思: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成语意思: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
成语出处:《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成语意思: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成语出处: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成语意思:比喻多方面打比方
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
成语意思: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成语意思: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
成语出处:明 宋濂《序》:“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
成语意思:滋长骄傲、掩饰过错。
成语出处:清·陈确《答张考夫书》:“怙恶不悛,长傲饰非者,古下愚不肖之流。”
成语意思:比喻动荡不定的政局。
成语出处:唐 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