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成语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成语意思: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成语出处:五代·无名氏《贺圣朝》词:“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
成语意思:裁:剪裁。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安道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成语意思: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亦指微才薄技。
成语出处: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成语意思:犹言长生不老。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 李道人独步云门》:“各要寻几件希奇礼物上寿,祝他个长春不老。”
成语意思:犹言大才小用。
成语出处: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成语意思:犹言微才薄技。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孟尝君平时养了许多客,今脱秦难,却得此小人之力,可见天下寸长尺技,俱有用处。”
成语意思:犹言从长计议。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成语意思: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
成语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成语意思:指才能出众器量宏大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成语意思: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成语出处: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开局秉笔,固皆一代之长材茂学,必有所见广圣意者。”
成语意思:寸长:一点儿长处。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稍有寸长片善为人所称者,皆已擢用之矣。”
成语意思:犹言大材小用。
成语出处:清 浴日生《海国英雄记 航海》:“运贩生涯,锱铢贱业,教俺长材小试,无聊之极。”
成语意思:指中国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
成语出处:宋·陆游《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
成语意思:犹言从长计议。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六八回:“[苏定]也道:‘梁山泊吴用那厮,诡计多谋,不可轻敌,只宜退守;待救兵到来,从长商议。’”
成语意思: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成语意思: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成语意思:重:重新。比喻重新开始,另起炉灶
成语出处:老舍《二马》第四段:“搬家,跟父亲痛痛快快的说一回,或者甚至闹一回,闹完了,重打鼓,另开张,干!”
成语意思:持:拿。杖:木棒。指动武。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成语意思: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秋意次项子礼韵》:“诗尽时尤阔,愁多夜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