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的诗词列表

  • 唐代:高适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 唐代: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 唐代: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唐代:高适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 唐代:高适
    归客自南楚,怅然思北林。
    萧条秋风暮,回首江淮深。
    留君终日欢,或为梁父吟。
    时辈想鹏举,他人嗟陆沉。
    载酒登平台,赠君千里心。
    浮云暗长路,落日有归禽。
    离别未足悲,辛勤当自任。
    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高适的生平

高适 (700年—765年)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天宝三载,与李、杜同游梁园,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的艺术特色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

高适的爱国精神

高适自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所以他对保卫边疆的爱国将领作了热情的歌颂。如《送浑将军出塞》诗中对浑将军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在敌人入侵、“昨日边庭羽书至”的时候,浑将军就慷慨出征。“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二句不沾将军本身,却正衬托出将军忠勇为国、心情异常激动的精神面貌。“黄云白草”的塞外风光,与“击剑酣歌”的昂扬精神,进一步突出了一个不畏艰苦、为国忘身、心情乐观的爱国将领的形象。通篇严整而飞动,魄力雄毅,风骨遒上,与《燕歌行》同样表现了高适七古的艺术特征。 对于收复失地,高适同样是兴奋鼓舞的。天宝十二载五月,哥舒翰收复久已沦陷的九曲黄河,他写了豪壮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九曲词》,其第二、第三首云: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磷。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在这里也表现了他希望边疆巩固,获致太平的愿望。 

名句推荐

热门诗人

诗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