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关汉卿的诗词列表

  • 元代:关汉卿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
    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
    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
    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
    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
    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
    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
    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 元代: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 元代:关汉卿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 元代: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 元代: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关汉卿的妻子万氏

蒙古人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它统治的一条措施就是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被列在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南人中,地位最低。同时又按职业把全国人分为十等,知识分子的地位只比乞丐高,称“九儒十丐”。元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击使一 大批知识分子不再去求功名,专于与市井艺术相结合,便有了元杂剧的兴起,而被称为“杂剧班头”的关汉卿,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的妻子万贞儿。

作为我国古代戏剧的伟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所作杂剧共有六十多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共计十五种,其中以《窦娥冤》的成就最高。《窦娥冤》是以年轻的寡妇窦娥被流氓欺压,并且很冤枉地被地方官处死的故事展开 的,按照关汉卿原来的构思,以为窦娥太可怜了,剧情一路悲悲切切地发展下去,太过于凄枪,因想安插一些“先苦后甜”的情节,以喜剧结尾。万贞儿从来是关汉卿戏曲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在看了《窦娥冤》的初稿后,说道:“自古戏曲都脱不了‘先离后合’,‘苦尽甘 来’的老套,《窦娥冤》何妨以悲剧结尾,不落前入窠臼,也许更能给人巨大的震撼力。”关汉卿听取了这一意见。便也赢得清代王国维的赞词:“关汉卿的《窦娥冤》与纪群祥的《赵氏孤儿》列入世界悲剧之中,亦无愧色。”万贞儿当时告诫丈夫:“戏曲力求通俗易懂, 不可咬文嚼字而自炫才华,更要运用活的语言,扣紧观众的心弦。”有人谈到关汉卿的戏曲时说:“以唐诗喻之,则关汉卿似白乐天;以宋词喻之,则关汉卿似柳耆卿。”但很少有人谈到万贞儿的贡献。

万贞儿和关汉卿就住在元大都一条偏僻幽静的巷子里,共有两进院落,中间一座穿堂,后一进是个小小庭院,房屋已很破旧。院子里有两颗亭亭如盖的梧桐,几丛芭蕉,一架绿叶繁茂的葡萄,遮住半个天井,墙边有树桂子。

这天,天已过午,万贞儿安顿了三个孩子睡午觉,便坐在楼下做针线。她把自己的一条旧黄绫裙子,改给女儿穿。秋天到了,儿女还没有夹衣。万贞儿的父亲万一颚是前朝俊逸,万贞儿出生在大户人家,却丝毫也没有千金小姐的娇气,自从和关汉卿结婚以后,一直过着贫寒 的生活,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脱了单衣愁寒衣。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按照一个贤妻良母的规范,将她的心血,她的青春,献给了丈夫、儿女、家庭。

她原来生得也是玉貌花容,十分秀美的;生活的磨折,养儿育女的辛劳,以及随着年华悄悄地逝去,便只剩下了大家闺秀的温柔、端庄、文雅的风韵。由于操持家务,她一双纤纤素手也变得粗糙了。丈夫天份极高,性情豪迈,多才多艺,但也有些放荡不羁,她从不对丈夫的 生活范围过多干涉,随意他与各色各样的人物接近,丈夫有时长时间的在外面游历,到很远的地方去,她也不干预,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丈夫吸收到更多的营养,使戏曲创作更具特色。丈夫的生活就象他自己说的:“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 ,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写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的牙、瘤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天赐我这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除却是阎王亲自来唤,小鬼亲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幽冥,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 上走!”可不久她不得不对丈大有所警觉。

时间在不知不觉地过去,随她陪嫁的丫环喜儿渐渐地由黄毛丫头,出落得亭亭玉立了,丰腴的躯体,迸发出青春的芳香,白里透红的皮肤,荡漾着诱人的华采。她注意丈夫在这丫环端茶送水,递中打扇的时候,露出欣羡暖昧的眼神,她心中酸酸的,但她却不能做声,那 天,她检视丈夫的书房,偶尔间她发现丈夫写的一首小令,那小令写道:

鬓鸦,脸霞,屈杀了在陪嫁;规模全似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娓娓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了她,倒却葡萄架。

吃晚饭的时候,她悄悄地问丈夫,这一首小令是为谁写的,她是十分巧妙地以玩笑的口气问的,想不到这一问,丈关却乘机提出要纳喜儿为妾,终于引起了一场争吵。

平时,关汉卿脾气爆发,万贞儿总是不声不响,用她的温顺,她的体贴,她的柔情,使风暴渐渐平息,然后再委婉地规劝几句。今天她一来觉得事情的严重;二来这两天她的心情很不好,不仅因为生活贫困,断炊待米,更主要的是来自感情上的问题,于是也毫不相让,关汉卿脾气很大,争吵渐渐地扯到别的问题上,关汉卿瞪着眼睛说:“我知道,你轻视我是个只会吟诗谱曲的无用书生,怨恨我碌碌半生,没能为你争一个夫贵妻荣。”说罢,一挥手,把一只碗碰到地上,打得粉碎,万贞儿哭着跑上楼去。

此后好些日子里,万贞儿经历着很大的痛苦。自从那一天争吵以后,她一直受着关汉卿的冷落。开始她以为关汉卿象平时一样发过脾气,就会向她赔情,言归于好,可是这一次不但没有向她赔情;而且连楼都不上了,每天一大早出门,直到深夜才归家。

万贞儿暗自伤心流泪,表面上丝毫不曾露出怨恨之情。一位名门千金,深明闺训,恪守“三从四德”,怎么能为一个丫环争风吃醋呢!在官宦人家,男人纳姬卖妾,寻花问柳,本是常事;何况关汉卿生性多情,过去也曾喜欢依红偎翠,沾花惹草,做过一些风流的事,每次都 能悬崖勒马。她和关汉卿是患难相共,贫贱相守的恩爱夫妻,她想丈夫一定能理解她。

又一个黄昏,关汉卿从外面回来,关汉卿走到楼梯口,但却在楼梯前停住了脚步,他知道夫人在忍受着痛苦,可他上去对她说些什么呢?难道能装出虚情假意地样子去和她亲热,讲些甜言蜜语安慰她?这样做,是在欺骗自己和欺骗夫人。万贞儿站在楼上,听到丈夫似乎要上 楼来,她等待着,却终于没有见到丈夫的身影,她思前想后,终于写下这样四句话,叫丫环喜儿送给关汉卿。

闻君偷看美人图,不似关羽大丈夫;

金屋若将阿娇贮,为君喝彻醋葫芦。

关汉卿读了这一首打油诗后,更明白妻子是斩钉截铁地反对自己纳喜儿为妾,他的心软了,他慢慢地走进妻子在楼上的卧室,答应妻子今后永不再有纳妾的想头。

关汉卿的《救风尘》又快完稿了,还是原来的习惯,在没有全部脱稿之前,关汉卿读给万贞儿听:

[混江龙]:我想这姻缘匹配,少一时一刻强难为。如何可意,怎地相知?怕不便脚踏着脑构成事早,怎知他手拍胸脯悔后迟!寻前程,觅下梢,恰便是黑海也似难寻觅。料的来人心不问,天理难欺。

[油葫芦]:姻缘薄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他每都拣来拣去百千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遮莫向狗溺处藏,遮不向牛屎里堆,忽地便吃了一个合扑地,那时节睁眼怨他谁!

[脱布衫]:我更是的不待饶人,我为甚不敢明闻;肋底下插柴自忍,怎见你便打他一顿?

[小梁州]: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填。你村时节背地里使些村,对着我合思忖:那一个双同叔打杀俏红裙?

关汉卿边唱边说,万贞儿听着,两眼满含着泪水。

关汉卿的写作风格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被世界和平大会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经过七百多年历史的考验,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已被大家所公认。他的创作遗产已成为民族艺术的精英,人类文化的瑰宝,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关汉卿的墓

在今河北省安国市关汉卿故里伍仁村东北500米处,有关氏陵墓。坟墓原长4米,宽3米,高1.5米,东南-西北向。相传村西北角为关宅遗址,俗称"关家园,面积九亩九分。另有关家渡、关家桥、普救寺等遗址,现存"蒲水威观"石匾,传为关汉卿手迹。其轶事传闻在故里世代相传,老幼引以自豪。关汉卿纪念馆设在药王庙(在今安国市南关),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题写馆名。展出关氏文物、历史资料和国内外研究关氏作品文章及名人题词。1958年,全国剧协主席田汉视察后,国家拨款修成砖墓。

1986年县政府拨款重修。现为直径10米,高3米的砖基大墓,四周遍植松柏,墓前树碑,碑阳为“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之墓”。

关汉卿的文学地位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姓名香四大神物”。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关汉卿从不写作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的题材。他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他的喜剧轻松、风趣、幽默,是后代喜剧的楷模。他的杂剧无论在艺术构思、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许多方面,都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他的许多杂剧经过改编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所喜爱,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但是,元明清三代只有少数慧眼独具的评论家能正确评价关汉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贬低他的影响,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明代有的封建文人还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窦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汉卿的作品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窦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汉卿的介绍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析津志辑佚·名宦》曰:“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关汉卿的生平

关于关汉卿的生平的资料相当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安国市)(《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夏庭芝《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关汉卿的思想内容

第一类
是揭露统治者残暴,反映社会矛盾的,如《窦娥冤》、《鲁斋郎》等;

第二类
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斗争,突出她们的机智勇敢,多带有喜剧意味,如《救风尘》、《金钱池》等;

第三类
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最为突出。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关汉卿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执着于现实的人生态度。

关汉卿的影响

关汉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他的杂剧,是推动元杂剧脱离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曲艺术创作走上高峰的旗帜,并对后来的戏曲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风格

杂剧
关汉卿杂剧题材和形式都广泛而多样化,有悲剧,有喜剧,有壮烈的英雄,有恋爱故事,有家庭妇女问题,有官场公案。杂剧题材大多反映现实,生活面非常广阔,真实具体,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寄多深厚同情,高度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
关汉卿杂剧剧本能根据主题而剪裁取舍,情节安排紧凑,布局引人入胜,主线清晰,节奏紧凑,不全采用大团圆结局的惯例。
关汉卿杂剧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如窦娥等人物形象均栩栩如生,成功地塑造各种典型人物。
关汉卿善于驾驭语言,语言风格与题材互相配合,吸收民间文学的土语方言,以及古典诗词的鲜活字词,并加以提炼,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剧中人物的身分性格,又善于烘托渲染,充分表现元剧“本色”。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散曲
关汉卿散曲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对妇女心理的刻划细致入微,写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关汉卿散曲风格豪放,曲词泼辣风趣;语言通俗而口语化,生动自然,很能表现曲的本色。他喜用白描手法,善于写景,所用比喻,形象生动。

名句推荐

热门诗人

诗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