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亟

ㄐㄧˊ

ㄑㄧˋ

  • 读音
  • 偏旁部首
  • 总笔画8画
  • UNICODE4E9F
  • 五笔BKCG
  • 仓颉MEM
  • 郑码YJXA
  • 四角17104
  • 笔画顺序横撇/横钩、竖钩、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点、横

基本字义

亟jíㄐㄧˊ
  1. 急切:~~。~待解决。~须纠正。
亟qìㄑㄧˋ
  1. 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详细解释

  •  jí 

〈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古極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 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urgent;imperative]
    1. 亟,急也。——《广雅》
    2.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3. 小饭而亟之。——《礼记·少仪》
    4. 欲霸之亟成。——《战国策·宋策》
    5. 亟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6. 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更法》
    7.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
    8.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9. 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
  3. 另见 qì

国语词典

  •  jí ㄐㄧˊ 

〈副〉

  1. 紧急、急切。
    1. 如:「亟待解决」、「需款孔」、「望甘霖」。
    2. 《战国策·齐策三》:「可以令楚王入下东国。」
    3. 唐·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去其位。」
  •  qì ㄑㄧˋ 

〈副〉

  1. 屡次、每每。
    1. 《左传·隐公元年》:「请于武公。」
    2. 《论语·阳货》:「好从事而失时。」

康熙字典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𠀤音棘。敏也,疾也。【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𠀤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又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

又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與極通。【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外语翻译

  • 英语:urgently, immediately, extremely
  • 德语:dringend, vordringlich (Adj)​,häufig, oft (qi4)​ (Adj)
  • 法语:promptement,promptement

说文解字

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紀力切,去吏切〖注〗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也。” 〖注〗𠄹。

(亟)敏疾也。攴部曰。敏者、疾也。疾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之字也。後人以捷當之。今人亟分入聲去聲。入之訓急也。去之訓數也。古無是分別。數亦急也。非有二義。詩。亟其乘屋。箋云。亟、急也。詩多叚棘爲亟。如棘人欒欒。傳曰。棘、急也。我是用棘。非棘其欲。皆同。禮記作匪革其猶。革亦亟之叚借字也。釋言曰。悈、急也。亦作㥛。皆亟字之異者耳。从人口又二。二、天地也。徐鍇曰。乘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也。玉裁謂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手病口病。夙夜匪懈。君子自强不息。人道之所以與天地參也。故从人、从二。紀力切。又去吏切。一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ɕi˧˥; tɕʰi˥˧
  • 日语读音: SUMIYAKA
  • 韩语罗马: KUK KI
  • 现代韩语: 극
  • 越南语: cấc
  • 客家话: [梅县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kid6 [客英字典] git7 kit8 [台湾四县腔] kit8 git7 [海陆腔] kit8 git7 [宝安腔] git7
  • 粤语: gik1 kei3
  • 潮州话: gêg4 ki3 (kek khì)
  • 中古音: 見母 職韻 入聲 殛小韻 紀力切 三等 開口;溪母 志韻 去聲 亟小韻 去吏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德部 ;王力系统:見母 職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