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痢

ㄌㄧˋ

  • 读音
  • 偏旁部首
  • 总笔画12画
  • UNICODE75E2
  • 五笔UTJK
  • 仓颉KHDN
  • 郑码TMKD
  • 四角00120
  • 笔画顺序点、横、撇、点、提、撇、横、竖、撇、点、竖、竖钩

基本字义

痢lìㄌㄧˋ
  1. 中医学病名,古称“滞下” 。又因病情不同而有“赤~” 、“白~” 、“赤白~” 、“噤口~” 等名。
  2. 〔~疾〕传染病。症状有大便频繁,腹痛,发热,粪便带脓、血和黏液等。
  3. 见“瘌” 字“瘌痢” 。

详细解释

  •  lì 

〈名〉

  1. (形声。从疒( jí),表示与疾病有关,利声。本义:病名。即“痢疾” ) 同本义 [dysentery]
    1. 凡山水甚强寒,饮之皆令人痢。— — 曹操《魏武令》
  2. 又如:痢症(痢疾)

国语词典

  •  lì ㄌㄧˋ 

〈名〉

  1. 病名。一种由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所感染的肠道炎症。患者有强烈的腹泻及腹绞痛,解便频繁且稀薄,严重时便中有血,并伴随著电解质和水分的流失,而导致严重虚脱。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力至切,音利。瀉也。【正字通】方書分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泄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穀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諸證皆濕熱積滯,暑毒虛滑所致。

外语翻译

  • 英语:dysentery
  • 德语:Dysenterie, Ruhr (S)
  • 法语:diarrhée,dysenterie

说文解字

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𥝤,古文利。力至切

(利)銛也。銛者,臿屬。引伸爲銛利字。銛利引伸爲凡利害之利。刀和然後利,从刀,和省。依韵㑹本。毛傳曰:鸞刀,刀有鸞者。言割中節也。郊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鸞刀之貴。貴其義也,聲和而後𣃔也,許據此說㑹意。力至切。十五部。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引易說從和省之意。上云刀和然後利者,本義也。引易者,引伸之義也。

(𥝢),古文利。葢從刃禾。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li˥˧
  • 日语读音: HARAKUDARI
  • 韩语罗马: LI
  • 现代韩语: 리 이
  • 越南语: lị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li5 [客英字典] li5 [海陆腔] li6 [宝安腔] li3 [梅县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东莞腔] li5
  • 粤语: lei6
  • 潮州话: li6
  • 近代音: 來母 齊微韻 去聲 利小空;
  • 中古音: 來母 至韻 去聲 利小韻 力至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屑部 ;王力系统:來母 質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