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血

xiěㄒㄧㄝˇ

xuèㄒㄩㄝˋ

  • 读音xiě
  • 偏旁部首
  • 总笔画6画
  • UNICODE8840
  • 五笔TLD
  • 仓颉HBT
  • 郑码MLKA
  • 四角27102
  • 笔画顺序撇、竖、横折、竖、竖、横

基本字义

血xuèㄒㄩㄝˋ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3. 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血xiěㄒㄧㄝˇ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详细解释

  •  xiě 

〈名〉

  1. [口]∶“血”( xuè )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blood]。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国语词典

  •  ​xiě ㄒㄧㄝˇ 

〈名〉

  1. 高等动物体内脉管所含的红色血液。从心脏流出,循环全身,有分配养分、输送废物,以营全身新陈代谢的功能。
  2. 眼泪。
    1.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
    2. 唐·顾况〈伤子〉诗:「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动〉

  1. 用鲜沾染。
    1. 《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形〉

  1. 有血缘关系的。
    1. 如:「血统」、「血亲」。
  2. 刚强、热烈。
    1. 如:「血性男儿」、「血气方刚」。
    2. 《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像你这样血心为朋友,难道我们当差的心不是肉做的?」
  •  ​xuè ㄒㄩㄝˋ 
  1. (一)​之读音。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易·說卦傳】坎爲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外语翻译

  • 英语: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 德语:Blut (S)​,Blut (S)​,blutig (Adj)​,Radikal Nr. 143 = Blut
  • 法语:sang,sang

说文解字

祭所薦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凡血之屬皆从血。呼決切

(血)祭所薦牲血也。肉部曰。?、血祭肉也。爨部曰。釁、血祭也。郊特牲曰。毛血吿幽全之物也。注。幽謂血也。毛詩血以吿殺。膋以𦫵臭。此皆血祭之事。按不言人血者、爲其字从皿。人血不可入於皿。故言祭所薦牲血。然則人何以亦名血也。以物之名加之人。古者茹毛飮血。用血報神。因製血字。而用加之人。从皿、皿者、周禮珠槃、玉敦之類。一象血形。在皿中也。呼決切。十二部。凡血之屬皆从血。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ɕiɛ˨˩˦; ɕyɛ˥˧
  • 唐代读音: *xuet
  • 日语读音: CHI
  • 韩语罗马: HYEL
  • 现代韩语: 혈
  • 越南语: huyết
  • 客家话: [梅县腔] hiet7 [海陆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 粤语: hyut3
  • 近代音: 曉母 車遮韻 入聲作上聲 血小空;
  • 中古音: 曉母 屑韻 入聲 血小韻 呼決切 四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屑部 ;王力系统:曉母 質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