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黏

niánㄋㄧㄢˊ

  • 读音nián
  • 偏旁部首
  • 总笔画17画
  • UNICODE9ECF
  • 五笔TWIK
  • 仓颉HEYR
  • 郑码MFIJ
  • 四角21960
  • 笔画顺序撇、横、竖、撇、点、撇、点、竖钩、点、提、点、点、竖、横、竖、横折、横

基本字义

黏niánㄋㄧㄢˊ
  1. 像胶或糨糊的性质:~性。~液。~土。~米。

详细解释

  •  nián 

〈动〉

  1. 粘连;胶合 [adhere;glue;paste;stick]
    1. 黏,相着也。从黍,占声。字亦作粘。——《说文》
    2. 黏,合也。——《苍颉篇》
    3. 则无黏滞之音矣。——《礼记·乐记》
  2. 又如:黏贴(黏附张贴);黏带(黏连牵挂);黏补(修补);黏接(黏合连接)
  3. 贴近;接贴 [press close to]。如:黏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黏空(耸入高空,仿佛与天相连)

〈形〉

  1. 具有黏性的。同“粘” [glutinous;sticky]。如:黏米;黏土;黏湿(黏糊潮湿)

国语词典

  •  nián ㄋㄧㄢˊ 

〈动〉

  1. 胶附、黏住。
    1. 如:「黏贴」、「照片」、「邮票」。
    2. 汉·王褒〈僮约〉:「雀张乌,结网捕鱼。」
  2. 纠缠。
    1. 如:「这小孩子很黏人。」

〈形〉

  1. 有黏性的。
    1. 如:「黏液」、「黏土」。
    2. 唐·白居易〈三谣·朱藤谣〉:「泥雪滑,足力不堪。」

〈名〉

  1. 一种围棋下法。将两颗棋子相连接,以巩固阵地与解除对方威胁或进攻。
  2. 诗句平仄协调称为「」,失调称为「失」。

康熙字典

【唐韻】女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尼占切,𠀤音䬯。【說文】相著也。【廣韻】黏麴。

又【韻會】亦作溓。【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註】鄭司農云:溓讀爲黏。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縣。

又【正韻】尼欠切,聶上聲。【集韻】䵒也。【正韻】膠黏。

又稠也。 俗作粘。

外语翻译

  • 英语:stick to; glutinous, sticky; glue
  • 法语:collant,glutineux

说文解字

相箸也。从黍占聲。女廉切

(黏)相箸也。有叚溓爲黏者。如攷工記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是。从黍。占聲。女廉切。七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niæn˧˥
  • 唐代读音: niɛm
  • 日语读音: NEBARU
  • 韩语罗马: CEM
  • 现代韩语: 점
  • 客家话: [海陆腔] ngi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2 [客英字典] ngiam2 [宝安腔] ngiam2 [陆丰腔] zham1 [台湾四县腔] ngiam2 [梅县腔] ngiam2 [东莞腔] zam1
  • 粤语: nim1 nim4 zim1
  • 潮州话: 娜奄1 [潮州]罗奄1 ,niam1 [潮州]liam1 [澄海]niang1
  • 近代音: 泥母 廉纖韻 平聲陽 鮎小空;
  • 中古音: 孃母 鹽韻 平聲 黏小韻 女廉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添部 ;王力系统:泥母 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