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

  • 成语读音bù píng zé míng
  •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遇到不平的事主持正义
  •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则,不能读作“zhé”。
  • 繁体字形不平則鳴
  • 英文翻译injustice provokes outcry

成语意思解释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成语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成语造句

不平则鸣”,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出了事情,不平则鸣,群众在下面说话,你压得住吗?

自古就有不平则鸣这句话,对不公的事,我就是要说两句!

不平则鸣,这是人之常情。小罗受了委屈,发几句牢骚,完全可以理解。

我是一个人民代表,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份内的事。

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韩愈

圣上,臣听说,物不平则鸣,士有怨而发。

不平则鸣,生性单纯的风敛衣大声抱怨了起来,“他本来应该是我班上的学员啊,卓烈家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我一定要不会罢休!”。

不平则鸣,而要寻求“平”,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的办法,也可以找仲裁机构仲裁、政府调解、行政复议等。

“物不平则鸣”织就了中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

“不平则鸣”单字意思解释

“不平则鸣”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