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成语意思:指商贾居奇牟利。
成语出处:清王韬《平贼议》:“商人既能操赢致奇,转输乎远方,以供中国,则市无不足矣。”
成语意思:指处事过于急切。
成语出处:闻一多《论文艺的民主问题》:“我个人看来,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反而不好。”
成语意思:指处事过于激烈。
成语出处:文公直《辛亥革命运动中这新军》:“鄂督瑞澄操之过激,捕杀民党无虚日。”
成语意思:操:做;过:过分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
成语意思:犹言操之过急。指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成语出处:语出《公羊传 庄公三十年》:“扞齐人伐山戎呴,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
成语意思:操纵:控制。形容对某事的掌握处理适度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宣府巡抚张崌崃言虏情》:“在我处之,亦不宣定为一例,贵随机应变,操纵适宜可也。”
成语意思:操纵:控制;如意:如愿。形容十分自如地进行控制支配
成语出处:文秉《先拔志始》上卷:“所以太阿下移,而忠贤辈得以操纵如意也。”
成语意思:草泽:荒野地。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便是有才如李渊,尚且不容于朝廷,那草泽英雄,谁人鉴赏?”
成语意思:见“打草惊蛇”。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成语意思: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八卷引张怀蠸《书断·中·妙品》:“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楷草’。”
成语意思: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成语意思:犹言草木皆兵。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成语出处: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成语意思: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
成语出处: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成语意思: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成语意思:鲜美:鲜嫩美丽。芳草鲜嫩美丽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成语意思: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成语出处:《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
成语意思:形容不扎实,不仔细。
成语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八章:“这么大的事情,影响极坏,可是我们仅仅只浮皮潦草地警告一下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