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钗:妇女的发饰;荆:灌木名。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裙布钗荆,任是村妆希罕。”
成语意思:以布作裙,以荆代钗。比喻贫困。同“钗荆裙布”。
成语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九出:“[旦]自古道:人有贵贱,不可概论。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
成语意思: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同“千日斫柴一日烧”。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成语意思:侪:辈。在一起写诗喝酒的朋友
成语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论心》:“同消遣,诗朋酒侪尽堪尽月盘桓。”
成语意思: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成语意思: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成语出处:宋·陈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之豺虎!”
成语意思:棘:有刺的草。比喻人阴险狠毒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人谓庾元规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
成语意思: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成语意思: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
成语意思:荻:荻草,似芦苇。干燥的荻草,干枯的柴木。指易燃之物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13年》:“乃取蒙冲半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成语意思:比喻人多力量大。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成语意思: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当:正当;当道:横在路中间挡路。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横在道路中间。比喻残暴的人掌权得势或违法横行;也作“虎狼当路”。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成语意思: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成语出处: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九章:“你先想想,你打石头要不要先打好工具!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成语意思:自己过了河;就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成语意思: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成语出处: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