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过河拆桥”。
成语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成语意思:见“骨瘦如柴”。
成语出处:《埤雅·释兽》:“又曰: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成语意思: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成语意思: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成语出处:明 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的虎党狐侪,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道不的露尾藏头,怎撒乖,没处安排。”
成语意思:钗;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饰物。荆条当作钗;粗布做成裙。形容妇女朴素的服饰。多指贫家妇女的装束。
成语出处:晋 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成语意思:荆:灌木名;钗:妇女的发饰。荆枝为钗,粗布为衣。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成语出处:元·汪元享《朝天子·归田》曲:“妻从俭荆钗布袄,子甘贫陋巷箪瓢。”
成语意思: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
成语出处: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成语意思: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成语出处: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成语意思:荆:灌木名;钗:妇女的发饰。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成语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剖面》:“荆钗裙布,还有甚娇娆?”
成语意思: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成语出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成语意思:脱:脱落。两头尖的担子两头脱落。比喻事情两头落空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7回:“我理会得,但你去,讨得讨不得,趁早回来,不要弄做‘尖担担柴两头脱’也。”
成语意思:比喻夫妻失散、离异。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德言《破镜》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唐·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成语意思:枯:干枯。形容非常瘦弱
成语出处:庐隐《西窗风雨》:“我从学校回家,一进门就看见一个枯瘦如柴的乡下孩子。”
成语意思: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成语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成语意思: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成语意思: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成语意思:比喻男女欢情很深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成语意思: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住的是草舍茅庵,蓬户柴门。”
成语意思: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分离。比喻夫妻离异。亦作“镜破钗分”。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好事近》:“岂料如今,翻成做破镜分钗,剩雨残云。”
成语意思:指夫妻或情侣分离或拆散
成语出处:元·邦哲《寿阳曲·思旧》:“谁知道,天不容,两三年间抛鸾拆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