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
成语意思:措:安放;颜:脸,面子。脸没地方搁。形容极为惭愧羞愧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成语意思:错综:交错综合。形容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成语出处:清·刘熙载《艺概·文概》:“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
成语意思:措置:安排;方:条理;乖方;不合条理。处理安排不合理
成语出处:《清史稿·王茂荫传》:“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无敢为皇上言者,或虑无实据也。”
成语意思:错:交叉;交错;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交错综合;重复杂乱。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成语意思:措置:安排、料理;裕如: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从容不费力气;又完成得很好。
成语出处:汉 扬雄《法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成语意思:措置:安排;方:条理。处理事务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女子见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无主,放心随他去。”
成语意思:完全错了。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成语意思: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成语出处: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成语意思:面对面地失去了机会。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明 洪应明《菜根谭 闲适》:“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当面错过。”
成语意思:同“东挪西凑”。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四回:“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挪西撮。你这项信赏钱,依着我,权且存置库内。”
成语意思: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成语意思:着急惋惜的样子。
成语出处: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成语意思:犹言盘根错节。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灵寿杖歌》:“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
成语意思:海错:海味;江瑶:江河蚌类。泛指珍馐美味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有海错江瑶玉液浆。”
成语意思:慌张:惊慌失措。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
成语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卿家非时而来,慌张失措,有何事故?”
成语意思:举措:行动。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举措必当,莫不如画。”
成语意思: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
成语意思:锉藳:锉碎褥草。把头发剪了卖钱招待客人,锉碎褥草给客人喂马。指诚挚待客
成语出处:明·徐渭《寿史母序》:“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发锉藳,以易其供,以给其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