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缠绵:情意深厚;第:床上的席子。指沉溺于两性之事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民说》第17节:“弱冠而后,则又缠绵床第,以耗其精力。”
成语意思:形容火势极猛。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成语意思: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成语意思:见“参天两地”。
成语出处:《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成语意思: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成语出处:《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成语意思: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成语出处: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进城,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真痛恨,怆天呼地而不已也!”
成语意思:指整个宇宙。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成语意思:撑:抵住;柱:支撑。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3回:“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成语意思:犹言顶天立地。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成语意思: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见了同事周老爷一班人,格外显得殷勤,称兄道弟,好不热闹。”
成语意思:冒险钻空子。
成语出处:《新唐书·刘栖楚传》:“然其性诡激,敢为怪行,乘险抵巇,若无顾藉。‘
成语意思:馋:看见好的食物就想吃;涎:口水;欲:将要。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贪吃或贪求欲望非常强烈。也作“垂涎欲滴”。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弄堂生意古今谈》:“初到上海的乡下人,一听到(叫卖零食的声音)就有馋涎欲滴之概。”
成语意思: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成语出处: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成语意思: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成语意思:措:安放;颜:脸,面子。脸没地方搁。形容极为惭愧羞愧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成语意思: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磨练军队。
成语出处:《宋书·沈约自序》:“足下砥兵砺伍,总厉豪彦,师请一奋,氓无贰情。”
成语意思:对敌人不能放纵。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成语意思:谓不可宽容敌人。
成语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成语意思: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成语出处:唐太宗李世民《赐诏》:“抵背扼喉,塞其归路。”
成语意思:谓四处,到处。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