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成语出处: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成语意思: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成语意思: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成语出处: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成语意思: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成语意思: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遣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成语意思:当:面对、正在。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成语意思:重复的滴滴声或一连串轻快的声音或拍打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19回:“由早上到下午三四点钟,兀自滴滴答答的在檐瓦上流着下来。”
成语意思:非常地道
成语出处:陈立德《前驱》:“虽然号称是留过洋的博士,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上海小开,连点商人的本事也没有。”
成语意思:真正的,够标准的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成语意思:一点一滴地落下,形容数量非常少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成语意思: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一会儿要和你道弟称兄,一会儿还要骂得欠涅磐出世。”
成语意思:见“大地回春”。
成语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成语意思: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成语意思:小声说,私下里说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7回:“他们两个水手在那里嘀嘀咕咕的,两个人交头接耳,不知议论什么事情。”
成语意思: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成语意思: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成语意思: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成语意思:见“地动山摇”。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成语意思:形容声音低微细小
成语出处: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成语意思: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
成语出处:《后汉书·隗嚣传》:“[王莽]使四境之外,并入为害,缘边之郡,江海之濒,涤地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