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成语意思: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成语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成语意思: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
成语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成语意思: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严忌》:“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成语意思: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成语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成语意思: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 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成语意思: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扼要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六回:“长话短说,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
成语意思:犹言大街小巷。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 卖郎独占花魁》:“[朱重]放下被窝等件,买巨锁儿锁了门,便往长街短巷,访求父亲。”
成语意思:残缺不全的书籍。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成语出处: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成语意思:指事情的头绪
成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16回:“康顺风一边点头,一边结结巴巴的央求,喉咙里像塞了一团棉花,半天也没说下个长七短八。”
成语意思: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成语意思:残:剩余;断:断绝;魂:魂魄。比喻即将死亡的生命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献发》:“奴身止鬖鬖发数根,这便是我的残丝断魂。”
成语意思:谓效死捐生。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成语意思:长期痛苦还不如短期痛苦。指果断处事
成语出处:梁实秋《腌猪肉》:“他以为长痛不如短痛,离婚是最好的结束。”
成语意思: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
成语出处:唐·李白《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成语意思:指叹息不已。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他[崇祯]将御案上的文书一推,不由地长嘘短叹,喃喃地自语说:‘饷呵,饷呵,没有饷的日子如何撑持?’”
成语意思:吁:叹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气。多为人心情烦闷、郁结不舒的表现。也作“短叹长吁”。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成语意思:指叹息不已。
成语出处:元 乔吉《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不知为何。”
成语意思: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犹言迟疑不决。
成语出处:唐 韩愈《沦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