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成语出处: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成语意思: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成语意思: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成语意思: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成语出处: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成语意思: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6回:“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成语意思: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成语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成语意思: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成语出处:《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成语意思:缺少恩义。
成语出处: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
成语意思: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成语意思: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成语意思:见“负恩背义”。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成语意思: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成语意思: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成语出处:《诗经 豳风 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成语意思: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成语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
成语意思: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成语意思:感:感激;荷:承受。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代楤得居士上相府书》:“且禄优足以仁族,事简足以养疴,使某自谋,不过如此。感恩荷德,负戴靡胜!”
成语意思:感激别人的恩德。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成语意思:背弃恩义。
成语出处:《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成语意思: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元 柯丹邱《荆钗记 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成语意思:孤:负。指背弃恩义,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