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成语意思: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成语出处: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成语意思:走亲戚,看朋友。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六章:“像个平常串亲访友的人,不紧不慢地朝东北的黄庄走去。”
成语意思:比喻公开张扬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成语意思:察:考查;访:探查。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饶这样,天天还是察三访四。自己再不看破些,且养身子。”
成语意思: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成语意思:措置:安排;方:条理;乖方;不合条理。处理安排不合理
成语出处:《清史稿·王茂荫传》:“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无敢为皇上言者,或虑无实据也。”
成语意思:措置:安排;方:条理。处理事务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女子见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无主,放心随他去。”
成语意思: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成语意思:得:贪得;放:释放。收受贿赂,私放嫌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成语意思:跌宕:放纵不拘;放言:任性而言,不受拘束。行为放纵,言语不拘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又与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
成语意思:《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
成语出处:《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成语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成语意思: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成语意思: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成语意思: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成语意思: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成语出处:汉·乐府《陌上桑》诗:“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成语意思: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成语意思: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成语意思: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