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柔:柔顺。刚:刚强。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成语出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成语意思:外表柔弱,内心刚强
成语出处:《新唐书·卢坦传》:“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
成语意思: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成语意思:愚戆:无知不明事理;窳:懒惰。形容愚昧而又懒惰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水地》:“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
成语意思: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成语意思:纲: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健环节;目:网眼,引申为次要部分。比喻办事情、做工作的时候要抓住关健环节带动一般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干脆利落,坚决果断。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邓九公看他作的这等斩钢截铁,心里想到昨日安老爷的话,真是大有见识,暗暗的佩服。”
成语意思: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来与脚户吃,做刚做柔的将脚户打发散去。”又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的解劝。”
成语意思:提纲挈领。
成语出处:《隋书·文学传·潘徽》:“总括油素,躬披缃缥,芟芜刈楚,振领提纲,去其繁杂,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礼》。”
成语意思:杀:程度深;金刚:佛的侍从力士;佛:佛教徒对释迎牟尼的简称。比喻劳逸苦乐不均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1回:“不然,头里就赖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
成语意思: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成语意思: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成语意思:抓住纲绳;提起衣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成语意思: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成语意思: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成语意思:炼:冶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
成语出处: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成语意思: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成语意思: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