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成语意思: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成语意思: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成语出处: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成语意思: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成语意思: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成语出处: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成语意思: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成语意思: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成语意思: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成语出处:《后汉书 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成语意思: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现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扬,诚恐别生枝节,当遵谕格外秘密。”
成语意思: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成语意思: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成语出处:《晋书 石苞传》:“石苞……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成语意思: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成语出处: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成语意思:不值得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成语意思: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成语出处:宋 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成语意思:犹成群结队。
成语出处:徐慎《四书记》:“同志,你们成帮结队,拉这沙子干啥用的?”
成语意思:忧愁缠结在肠内。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成语意思: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成语意思: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成语意思: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成语出处:《晋书 刘毅传》:“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殚力竭,无以至此。”
成语意思:洁:清白。才能高;品行好。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