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成语出处: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成语意思: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成语出处:汉 扬雄《答刘歆书》:“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由。”
成语意思: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成语意思: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礼物都已完备,明后日便用起身。只是一件事,在此踌躇未决。”
成语意思: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成语意思:犹言迟疑不决。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为朝廷计,与其迟徊不决以启天下之疑,何如明示政纲以箝党人之口。”
成语意思:见“吹叶嚼蕊”。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成语意思: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见“超今冠古”。
成语出处:明·李贽《与管登之书》:“细读佳刻,字字句句皆从神识中模写,雄健博达,真足以超今绝古。”
成语意思: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成语意思: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成语出处: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曾经猖獗一时的法西斯党徒及其第五纵队的死期是一天一天逼近了。”
成语意思:踔绝:高超。高超的本领、才能。
成语出处:《汉书·孔光传》:“非有踔绝之能,不相逾越。”
成语意思:见“超世逸群”。
成语出处: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故使克明即不中举……亦当为天地间有数奇品,超类绝伦,而可以公眼前蹊径限之欤?”
成语意思:见“垂帘听政”。
成语出处: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皇上冲龄,未能亲政,天步方艰,军国事重,暂请皇太后垂帘听决。”
成语意思:杀人埋尸,发冢盗墓。泛指行凶作恶。
成语出处:《文选 孙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党,阡陌成群。”张铣注:“椎埋,谓劫杀人而埋之;穿掘,谓发冢而取物。”
成语意思: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成语出处:《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成语意思:伦:同辈。超越同辈,无人可比。南朝齐·谢赫《毛惠远》:“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遵韵雅,超迈绝伦。”亦作“超然迈伦”。宋·许顗《彦周诗话》:“东坡《海南诗》、荆公《钟山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成语出处:南朝齐·谢赫《毛惠远》:“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遵韵雅,超迈绝伦。”
成语意思: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成语出处: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闻足下大名,果然才貌双绝。”
成语意思:觉得奇怪难得。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
成语意思:同“词穷理尽”。
成语出处:《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馀,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