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
成语意思: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成语意思:耗费心神和气力。
成语出处: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
成语意思: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小五义》第53回:“常言一句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
成语意思:形容色彩杂沓。
成语出处:参见“斑驳陆离”。
成语意思: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成语出处:宋 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
成语意思: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成语出处:南朝 梁 萧统《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成语意思: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成语意思: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寄邹谦之书》:“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成语意思: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成语出处:清 李颙《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于外,原不曾鞭辟着里,真参实悟。”
成语意思:卑:谦抑。指言辞谦逊,礼物丰厚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成语意思:不差一毫一厘。
成语出处:宋 李昉《太平广记》第158卷引《玉堂闲话 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成语意思:指弊端超过有利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成语意思: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成语出处:清·瞿灏《通俗编·禽鱼》:“钦山邃曰:‘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
成语意思: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成语意思: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成语意思: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成语意思:表示避免嫌疑。
成语出处:见“避李嫌瓜”。
成语意思: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成语出处: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成语意思: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成语出处:《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