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明 朱之渝《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况贤弟未尝晤接,而才识绝伦逸群,笔则笔,削则削,虽有知我,宁无罪之者哉?”
成语意思: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也作“精妙绝伦。”
成语出处:宋 周密《武林旧事 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成语意思:绝:类。冠绝当世;出类拔萃。形容某人的德行才艺出类拔萃;举世无双。
成语出处:汉 蔡邕《陈太卫碑文》:“颖川陈君,绝世超伦,大位未跻,惭于臧文窃位之负,故时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
成语意思: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成语出处:宋 范成大《谢江东漕杨廷秀》:“浃髓沦肌都是病,倾囷倒廪更无诗。”
成语意思: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成语出处:《淮南子 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成语意思: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
成语出处:宋 杨时《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成语意思:绝世:冠绝当世。冠绝当世,超过同辈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卷:“其第三子名玉斧,长名挧,字道翔。道德淳莹,绝世无伦。”
成语意思:举:全,皆;举世:全世界;伦:类,同类。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画竹歌序》:“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世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成语意思: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筹经济谈天测地,较武论文,无不原原本本,穷极要妙,此其本领之大也。”
成语意思:旷古:空前的;从古以来所没有的;绝伦:没有相比的。古来所无;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北史 赵彦深传》:“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
成语意思:指大发不切实际的空洞言论或广博高妙的议论
成语出处:宋 许应龙《省试策问》:“阔论高谈者若善谋,轻举妄动者若敢为。”
成语意思:球琳:美玉。昆仑山上的美玉。比喻极为珍贵的物品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坠形训》:“西北方之美者,有昆仑之球琳、琅玕焉。”
成语意思: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
成语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骈俪三》:“尻轮神马,偏从尘外遨游。”
成语意思: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
成语意思: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成语意思:见“儗非其伦”。
成语出处:朱自清《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成语意思: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两个商议定了,一对儿论长道短。”
成语意思: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卷堂文》:“算功课论长说短,欲诉无门。”
成语意思:见“论长说短”。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当着众人也对她评头品足,论短道长起来。”
成语意思: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传:“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