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成语意思:广:宽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成语出处: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成语意思: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成语意思: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成语意思: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成语出处: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成语意思: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成语意思: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成语意思: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周书 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成语意思:耗费财物,劳苦百姓。《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成语意思: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成语意思: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成语出处: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成语意思: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成语意思: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成语出处: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成语意思: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成语意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成语意思: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成语意思: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成语意思: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成语意思: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成语出处: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
成语意思:逼:逼迫。官府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