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成语出处:《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成语意思: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成语出处:《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成语意思:没齿:终身。终身不能忘记
成语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成语意思:民风质朴敦厚。
成语出处:明·宋濂《敦睦堂记》:“海东之邑,闻有民淳俗厚如邹、鲁,必张氏之化也欤!”
成语意思: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成语意思: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成语意思:膏、脂:油脂。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成语出处:宋 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成语意思: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成语意思:犹言民乐年丰。
成语出处:《后汉书·孝桓帝纪》:“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
成语意思: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成语意思: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成语出处:《宋史·河渠志》:“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成语意思: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成语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成语意思: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当武帝之时,赋役烦众,民力雕弊。”
成语意思:努力工作
成语出处:《文选·解尚书表》:“是以僶俛从事,自同全人。”
成语意思: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连绵不断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梅曾亮《盋山余霞阁记》:“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
成语意思: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成语意思: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成语意思:人情事理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廿一经》:“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了如指掌。”
成语意思: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清·恽敬《与福子申》:“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成语意思:指忧虑时俗
成语出处:宋 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