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骥:骏马;猊:狻猊,即狮子。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书法精妙,如渴骥怒猊。”
成语意思: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成语意思:见“儗非其伦”。
成语出处:朱自清《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成语意思:犹言流连忘反。
成语出处:《宋书·傅亮传》:“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
成语意思:不声张,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成语出处:《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
成语意思: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下 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 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成语意思: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成语意思:谋:图谋;逆:违背;不轨:不合法。图谋进行违法叛逆活动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窃据太原,称孤道寡,偷生一隅,亦已足矣,奈何谋逆不轨。”
成语意思: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成语意思:莫:没有;逆:抵触;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两人相识,粲然一笑,遂订为莫逆交云。”
成语意思: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成语意思:莫:没有;逆:抵触。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成语出处:《周书·张轨传》:“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成语意思:〈方〉也称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成语出处:老舍《我这一辈子》:“这在早年间叫做‘抹稀泥’,现在的新名词应叫着什么,我还没能打听出来。”
成语意思: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成语意思: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成语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董卓少时耕野,得一刀,无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劚玉如泥。”
成语意思:拟:比拟;伦:同类。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比拟失当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成语意思:你不讲仁义道德,我也就不道义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
成语意思:溺爱:十分宠爱。形容对子孙或晚辈过分宠爱,看不到他们的缺点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朱熹注:“溺爱者不明”
成语意思:坐泥土做的船过河。比喻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三慧经》:“人在世间,譬如乘泥船渡河,当浮渡船且坏,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成语意思:逆着斜坡滚丸。比喻事情难于办到。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槕,岂云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