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成语意思: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这话须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们旁人只能敲敲边鼓。”
成语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成语出处:《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成语意思: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
成语意思: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成语出处:《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成语意思:泛指精美的纸张。
成语出处: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后三年,当予亡命,萧永言同醉,见予举似,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以备恶语。”
成语意思:峭壁:陡直的山崖;悬崖:高悬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17回:“陡绝的是峭壁悬崖,逶迤的是岩流涧脉。”
成语意思: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
成语出处:《清史稿·艺术·江之桐传》:“洎乎接刃,则霍然而去。故曰‘巧不胜拙’。”
成语意思:清代男人也梳辫子,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翘辫子指杀头。借指死亡
成语出处:艾煊《大江风雷》第三部:“另外一只手,在它鼻子上轻轻一敲,它就翘辫子了。”
成语意思:近似于成或败,谓非真成真败。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故迷生于俏。”
成语意思:撬开门窗,挖开墙壁进行偷窃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8回:“偷东西自是个贼,然而他总是扮了嫖客去的多。若是撬窗挖壁的,那又不奇了。”
成语意思: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成语出处:金·完颜亮《昭君怨·雪》:“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
成语意思:断:判定。很巧妙成全别人成为夫妻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武本纪》:“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成语意思: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
成语出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成语意思:犹敲骨吸髓。
成语出处:《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成语意思: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畅。
成语出处:沙汀《选灾》:“么大爷又不依了!说:‘要乱来我们大家乱来!’就这样七拱八翘。”
成语意思: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
成语出处: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成语意思:穷:极。形容十分精巧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于葛岭起建楼台亭榭,穷工极巧。”
成语意思: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借款是另外一回事,通裕垫米又是一回事,桥归桥,路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