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成语意思: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成语意思: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
成语出处:晋·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
成语意思: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成语意思: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
成语意思:餐食日霞,吸饮沆瀣。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
成语出处:景耀月《长歌行》:“餐霞漱瀣寿千秋,世不求仙何所由。”
成语意思: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 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成语意思: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成语出处:《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成语意思: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成语意思:打了败仗,损失很大。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成语意思:《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成语出处:《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成语意思:术:手段、策略。指军事上的正规作战及出奇制胜的战术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臣知无古人单复之术,加卒奉大略。”
成语意思:同“鉥心刿目”。
成语出处:明·宋濂《徐永舟墓铭》:“世号为晆州诗派,方舟恶取而讽咏之,鉥肝刿肾,期超迈之乃已。”
成语意思: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成语出处:唐·崔倬《叙石幢事》:“倬自幼学慕习鲁公书法……惜奇高踪堙没,遂命攻治其伤残,补续其次,虽真赝悬越,貂狗相属,且复瞻仰鲁公遗文,昭示于后矣。”
成语意思:形容恐怖之极。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成语意思: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成语出处: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成语意思:见“道殣相望”。
成语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殣相属。”
成语意思:见“点金乏术”。
成语出处: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成语意思: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因为中国向来就是‘当面输心背面笑’,正不必‘新的时代’的青年才这样。”
成语意思:蛀书的虫子。比喻读死书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杂诗》:“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