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拼音tao的成语

  • 东征西讨

    dōng zhēng xī tǎo

    成语意思:指四处出战征伐。

    成语出处:唐 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二桃三士

    èr táo sān shì

    成语意思: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
  • 二桃杀三士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语意思: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富比陶卫

    fù bǐ táo wèi

    成语意思:陶:陶朱公,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卫:商鞅。形容非常富有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裂地定封,富比陶卫。”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
  • 费力不讨好

    fèi lì bù tǎo hǎo

    成语意思: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成语出处:老舍《今年的希望》:“杂文本非所长,写不出什么道理来,何苦费力不讨好,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而又不能使篇幅增光呢!”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当代成语
  • 富埒陶白

    fù liè táo bái

    成语意思:比喻极富有。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富埒陶白,赀巨程罗,山擅铜陵,家藏金穴。”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凡桃俗李

    fán táo sú lǐ

    成语意思: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方桃譬李

    fāng táo pì lǐ

    成语意思: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成语出处:南朝·梁·简文帝《筝赋》:“乃有燕馀丽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经居东里。”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浮文套语

    fú wén tào yǔ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当代成语
  • 滚滚滔滔

    gǔn gǔn tāo tāo

    成语意思:连续不绝的样子

    成语出处: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当代成语
  • 公门桃李

    gōng mén táo lǐ

    成语意思: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鹤吊陶母

    hè diào táo mǔ

    成语意思:白鹤吊唁陶侃之母。指吊丧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仪服鲜异,知非常人,遣随视之,但见双鹤冲天而去。”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晦迹韬光

    huì jì tāo guāng

    成语意思: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元 王仲元《江儿水 叹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虎口逃生

    hǔ kǒu táo shēng

    成语意思: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
  • 虎略龙韬

    hǔ lüè lóng tāo

    成语意思: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成语出处: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骇浪惊涛

    hài làng jīng tāo

    成语意思: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唐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祸乱滔天

    huò luàn tāo tiān

    成语意思: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嚎啕大哭

    háo táo dà kū

    成语意思:大声哭叫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绝,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来。”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偏正式成语近代成语
  • 号啕大哭

    háo táo dà kū

    成语意思: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成语出处:《周易 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号啕痛哭

    háo táo tòng kū

    成语意思: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