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兵法
成语出处:明 宋濂《走笔送金贤良》诗:“蛋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成语意思:《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成语出处:唐 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
成语意思:“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成语出处:明·焦竑《焦氏笔乘·卫包改古文》:“至今则鲁鱼陶陰,字既差讹,聖圣軆体,书复苟简矣。”
成语意思:形容女子貌美。
成语出处:唐 阎选《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鬓迭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频,柳夭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成语意思: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余彩,日月末光。”
成语意思: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成语出处: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成语意思: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成语意思:《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成语意思: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成语意思:瞒天:漫天,指无限度;讨价:指卖东西的人要价钱。没有限度的要高价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这个正合着古语,‘瞒天讨价,就地还钱’,我说二三百银子,你就说二三十两!”
成语意思: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成语出处:明·高濂《玉簪记·词媾》:“谁承望今宵牛女,银河咫尺间,巧一似穿针会,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
成语意思: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成语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成语意思:见“南征北伐”。
成语出处: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成语意思: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成语出处:《工人歌谣选 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成语意思:趋:趋向。趋向吉祥避开灾难
成语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田单铁笼》:“即墨近城东,不须忧恐,趋吉逃凶,仗剑当陪奉,管取平安保我宗。”
成语意思:暴:豪强。指捕捉奸人,讨伐强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
成语意思:遣释意兴,陶冶情趣。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这首词说着人世上诸般戏事,皆可遣兴陶情。”
成语意思: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成语出处:《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成语意思: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以去沙取金。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
成语出处:唐 德行禅师《四字经》:“沙里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