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谓心肠像铁铸成的。形容人刚强的秉性。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八出:“望断天涯无故人,便做铁打心肠珠泪倾。”
成语意思:铁打成的,用铜浇铸的。形容非常坚固。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请老兄放心,并非愚弟酒后乱吹,敝寨确是像铁打铜铸的一般。”
成语意思:形容非常牢靠、稳固。
成语出处:张恨水《啼笑姻缘》第七回:“现在只要你把书念的好好儿的,让大爷乐了,你的终身大事就是铜打铁铸的了。”
成语意思:铁铸的佛会伤心,石雕的人会掉泪。形容极其悲惨可怜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这场哭,直哭得铁佛伤心,石人落泪……大约要算这位姑娘从她父亲死后,直到如今,憋了许多年的第一副热泪。”
成语意思:比喻稳固的永远不会失业的工作
成语出处:茅盾《如是我见我闻》:“饭碗是铁饭碗,职务亦不辛苦,但吃亏的是油水全无。”
成语意思: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成语意思: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成语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5章:“夕阳照红了铁骨铮铮的老人。”
成语意思: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成语出处:唐 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成语意思:见“铜筋铁骨”。
成语出处:明·宋濂《秦士录》:“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
成语意思:形容体格非常强壮。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二郎神忙使个定水诀向下一指,水合海冰,宛如铜浇铁铸一般。”
成语意思: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成语出处:明 陶宗仪《辍耕录 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
成语意思: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成语出处:《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成语意思: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明 李贽《咏古》之一:“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
成语意思: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成语出处: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成语意思:觅:寻找。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成语意思:比喻为找某种东西历尽困难,花费极大的力气。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成语意思: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形容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
成语出处:宋 俞文豹《吹剑续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成语意思: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成语意思:饕餮: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像饕餮一样凶恶贪婪。形容非常贪婪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回:“而缙绅贪如饕餮,以百姓为鱼肉;官兵凶逾虎狼,视良民为仇敌。”
成语意思:见“铁树开花”。
成语出处: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花开。”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铁树花开千载易,坠落阿鼻耍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