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成语出处:《北史·吐谷浑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成语意思: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成语出处:《文选 王粲〈赠文叔良〉诗》:“探情以华,睹著知微。”李善注:“ 《越绝书》:‘子胥曰: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己。’”
成语意思: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成语出处: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成语意思: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成语意思: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成语意思: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成语意思: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成语出处:《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成语意思:覆车:翻车;辙: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李专美传》:“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以赏无赖之军,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成语意思: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成语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成语意思: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成语出处:《宋史·子砥传》:“今复蹈其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成语意思: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成语出处:《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成语意思: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江苏减赋记》:“意甚决,是将奉旨浮收勒折矣。”
成语意思: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成语意思: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使神圣美好的东西受玷污;即亵渎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时也表示谦虚的意思。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成语意思:鼓刀:动刀。宰杀牲畜的屠夫。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
成语出处:清·姚华《曲海一勺·述旨第一》:“立言者骛高,读书者好奇,与其詹詹,毋宁炎炎,古今一辙,颠扑不破。”
成语意思: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成语意思:着:下棋时走一步。指比其他人高明一点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这两人会托外国人递条子,他的见解已经高人一着。”
成语意思: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成语出处: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